第十届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在京举行
2023-08-15来源:中国安全生产 作者:特约记者 李明伟 通讯员 侯晓军
8月12日,由清华大学应急管理研究基地、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在首都北京举行。本次论坛以“新安全格局构建与应急管理专业能力提升”为主题,聚焦“应急管理专业能力建设”“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等课题,来自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论坛活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应急管理部门派员参加。
8月13日,论坛活动之一第十届学术(青年)论坛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举行,围绕“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创新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主题,聚焦“宏观体系、政策与历史”“应急中的组织行为”“风险沟通的回应”“个体、企业与安全应急”和“基层与社区治理”等议题,展开热烈的学术交流。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在致辞中表示,高校科研院所要与应急管理实务界有机结合,在做好学术研究的同时加强理论成果的普及应用,合力提升应急管理的能力与水平;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联合发起人、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原组长闪淳昌在讲话中寄语青年学者,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性,主动服务国家安全发展大局;国务院普查办相关负责同志系统地介绍了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科技部防灾减灾总体专家组成员、《水利学报》主编程晓陶作了《从近年极端灾害事件看灾害应对体系的强化方向》报告;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作了《为下次大流行做准备》的演讲。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探讨了应急管理的本质、使命和社会功能。
浙江省应急与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夏学民尝试给出应急管理的新定义。他认为,当自然系统或社会系统发生内部紊乱或者遭遇外部冲击,致使系统稳定性下降甚至可能诱发系统瓦解的情形之下,系统控制器(例如政党、立法机关、政府、军队或非政府公共组织等)为避免系统瓦解、恢复系统稳定之总目标,在应激状态或紧急状态下施行的非常态、超常规的管理,可统称为应急管理。
与会专家提出,我们现行的体制机制(包括法律)和运行模式基于社会常态(系统稳态)之逻辑大前提。然而,鉴于全球自然环境、人类种群、国家关系,尤其是人工智能AI的最新“显眼表现”,我们今后将大概率遭遇“非常态”“非稳态”甚至是“紧急状态”。对此,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各项准备、抓紧补上各类短板,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尽快补上应急管理意识淡漠、本领恐慌以及协同性弱等重大短板。
据悉,中国应急管理50人论坛于2011年发起,是应急管理领域专家学者学术交流、实务研讨的重要平台,旨在促进不同学科交叉融合,聚焦中国风险治理和应急管理的现实问题,推动应急管理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自2014年起设立青年论坛,今年起升级改版为学术论坛,使之更好地焕发应急管理学术研讨领域的朝气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