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首页 >> 安全社区 >正文

充分发挥公共媒体属性 掌握应急宣传主动权 ——以甘肃公共应急频道建设为例谈公共媒体对应急管理工作的作用

2023-08-09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 作者:甘肃广播电视总台 容国强



   我国是一个灾害多发的国家,“十三五”期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4218起,造成1234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60亿元。如何保护民众免受重大安全风险,全面、准确、及时地推送应急信息,是各级政府急需解决的问题。




应急频道建设是大势所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不断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打造社会覆盖面广、受众人群多的应急管理宣传平台,202027日,原甘肃电视台公共频道调整成为公共应急频道。调整后的公共应急频道以专业化频道建设为主旨,策划开办一批与应急息息相关的电视栏目,如:《公共应急新闻管理》《问安陇原》《守护者》《消防视线·蓝盾》《消防视线·火线》《应急十八班》《应急大讲堂》等,自制节目日生产量达到120分钟。通过优化节目编排,专业化节目内容日播量达到了60%以上。全年制作“应急类”公益广告、宣传片共计23条。制作发布 “应急类”新媒体短视频211条。在安全生产月、森林草原高火险期、主汛期等关键节点,刊播安全提示游飞字幕5500余次,协调相关微媒体发送安全提示信息5250余万条。在2020年“8·13”陇东南暴洪泥石流抢险救灾期间,上推央视播发甘肃防汛救灾相关报道157条,集中发布暴雨预警信号45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46期、山洪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3期,为灾区成功处置23起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及时吹响了“预警哨”。

  2022511日,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甘肃省人民政府在甘肃省张掖市等地联合举行“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演习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设主演习场,在嘉峪关、酒泉、金昌、武威4个市设分演习场,共投入主战参演力量5000余人。甘肃公共应急频道组成65人直播团队,现场架设机位36台,设置演播室、运用现场连线、5G传输等技术,对演习进行了82分钟的现场直播。同时,作为唯一直播信号提供方,配合保障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栏目及《央视新闻·正直播》共计3小时50分钟的电视和网络直播。为应急管理部、央广网、新华社、人民网、央视新闻、中新网等近60多个平台提供直播信号进行推流,全网累计观看量超6000万人次。

  专业频道开播三年来,公共应急频道在节目体系、技术支持、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整和整合。做好公共应急工作,就要加强信息公开,让公众了解事故灾难预警信息。加强防范防御,注重全民参与,让每一个人都成为安全的守护者、平安的享受者。

  开展全民安全防灾素质教育需要公共媒体。增强全民安全防灾意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必须构建全民安全防灾教育体系,提高全民安全防灾素质。公共媒体既是平台,也是渠道,有责任,同样也有能力,开展全民防灾教育。公共媒体通过宣传教育,可以增强公众的应急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技能培训,能够让公众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知识和手段,提高公众的应对能力和自救能力。发布灾害安全资讯信息需要公共媒体。自然灾害发生前,如果能够尽快通知公众,提前发出预警,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生命财产的损失。及时向广大群众预警可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让公众了解这些灾害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应急部门的重要职责,在这方面公共媒体具有一定优势。在突发事件中,公共媒体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它可以迅速向公众传递事件发展、应对措施和救援等信息,使公众了解事件原貌,及时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事故灾害发生后舆情引导需要公共媒体。灾害、事故发生后,社会高度重视,因此及时发布信息、做好舆论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和救灾一样重要。公共媒体是应急服务的扩音器,是辟谣、安抚公众,引导舆论的风向标。正确的舆论引导对应急管理至关重要,公共媒体可以通过报道突发事件的发展过程、相关政策和措施,引导公众理性地看待事件,消除恐慌和谣言,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

 

公共媒体与应急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模式

 

  公共媒体与应急管理工作相结合,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提高应急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公共媒体与应急管理系统可以频道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探索创新、整合服务、融合发展。

  建立协作机制。政府和应急管理机构要与公共媒体建立紧密的合作机制,整合资源,多方联动,形成高效畅通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不断增强预警信息“发令枪”的作用,实现协同工作的效果,减少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掌握最新的事件动态,提供准确的报道和信息。同时,加强业务整合,夯实应急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基础,形成各负其责、相互作用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

  加强宣传教育。公共媒体可以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急防范技能。公共媒体应当积极配合国家政府机关和应急管理机构向各年龄段的公众宣传应急管理的基本知识,提高民众自救能力。在策划关键事件、关键节点、热点话题时,要统一调配资源,同频共振,相互配合。

  推动技术创新。公共媒体应与应急管理机构合作,开发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技术手段。比如,可以利用无人机、智能监测设备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应急现场的实时监控和信息传递,提高应急管理响应的速度和效率。

  加强社会组织协作。公共媒体积极加强与社会组织的交流协作,通过联合采访、共同报道等方式,深入挖掘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和救援情况,充分展示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应急管理成果和实力。




甘肃公共应急频道于2020年2月调整成立


  构筑良性互动。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媒体、政府和公众之间必须建立三方互动的结构模式。首先,媒体是政府和公众的喉舌,要自觉承担起引导公众舆论的责任;其次,媒体监督政府;最后,媒体是“社会的眼睛”,应当积极发出危机预警信号,沟通政府和公众一起共同参与应对危机。

  应急管理系统在内容上具有优势,即“有料”——各种灾害预警信息、安全防灾意识、安全防灾科普教育、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示范等。这些丰富的“好食材”需要有人巧手做成色味俱佳的“好菜”。热热乎乎地端给老百姓、端给各类企业和社会团体。而公共媒体,就承担了“厨师”和“服务员”的角色。公共媒体拥有多年的“老手艺”——成熟的传播模式、更广泛的覆盖范围和先进的制播技术。应急管理工作要在创新中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也要融合发展。双方优势互补,取长补短,通过对节目的精心设计,用接地气、掏心窝、讲故事的方式,用权威、科学、准确的解读,把应急管理系统的“好料”,做成“好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


【责任编辑: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