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织密自然灾害防范网确保隐患查早打小打了
2023-03-21来源:中国安全生产 作者:通讯员 陈国亮 程嘉乐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形复杂多样,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形地貌的共同作用下,自然灾害频发多发,特别是台风、洪涝、泥石流等灾害较为严重,2012-2021年,全省年均受灾人口606.11万人次,对人民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2022年以来,面对严峻的防汛抗旱形式,该省主动谋划,高度重视做好灾害防治工作,强化责任落实,压实各部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将灾害防治职责具体到点、落实到人。浙江省应急管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凝心聚力、担当作为,科学有序应对多次自然灾害,用实际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完善制度 压实各方责任
根据2022年应急管理部对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的部署,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先后制定下发《浙江省应急管理厅转发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推进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职责、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范围以及构建信息报送管理机制,各市、县应急管理局也同步调整,构建起省、市统筹、县(市、区)组织、乡镇(街道)为主、村(社区)配合的一体化新格局。
在灾害应对方面,浙江省主要领导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应急管理责任制。2022年,在应对洪涝、干旱等灾害期间,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赴一线指挥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分管负责同志靠前指挥,常态化调度各项工作,经受住重大自然灾害的考验。
建立机制 建强信息队伍
2022年8月份,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制定下发《关于全省社区应急体系改革试点网格员纳入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的通知》《关于组织开展社区应急体系改革试点县区乡镇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管理员线上业务培训的通知》,要求全省11个社区应急体系改革试点县(市、区)将辖区网格员纳入到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并对11个试点乡镇以上信息管理员、网格员开展业务学习培训和测试实践操作。全省11个试点共新增网格员3316人并及时录入系统。
浙江以灾害信息员为基础,充分吸纳灾情速报员(地震)、灾情报送员(地质)、护林员(林业)、气象信息员(气象)、网格员等各项灾害信息报送骨干队伍,形成1+X的模式,逐步构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的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队伍近7万人,进一步壮大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报送工作队伍。2022年,浙江省累计通过灾害风险隐患报送系统上报各类灾害风险隐患信息25656条,有效防范、化解各类型灾害风险隐患,做到灾害隐患“查早、打小、打了”。
注重实效 加大培训力度
为进一步提升队伍报送信息能力,浙江省积极开展隐患信息报送业务培训。2022年6月,应急管理部组织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师资和业务线上培训,省厅在11个地市和90县(市区)设分会场,市、县应急管理局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管理员通过视联网参加应急部师资培训会;全省参加师资培训、业务培训分别达660人、16255人;培训会后在部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系统更新信息员身份信息达40215人。2022年11月,省厅组织的全省应急指挥业务培训会,将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作为重要授课课程之一,各市、县应急管理部门业务骨干参加了线下及视频培训,有效提升隐患信息报送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
担当有为 强化考核激励
为提高信息报送质效,浙江省应急管理厅用足用好激励与考核指挥棒,鼓励一些县区把这项工作列入对乡镇(街道)安全工作责任考核事项,落实月检查通报、季考核汇总,确保工作落实落地。
省厅每月根据各地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和风险隐患处置情况,编制汇总各市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情况,在月度视频点检会议上进行报送情况通报;杭州市通过将自然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纳入市对县责任制考核等方式,通过月度考核排名对先进地区给予考核加分,对于落后地区实行“点对点”工作督办和指导,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台州温岭市应急管理局研究制定《信息报送奖惩办法》,对评比为优质信息的报送人员,予以奖励现金、颁发证书,激励网格员和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保障系统使用的实用性、活跃度;衢州江山市将灾害信息系统报送工作纳入现代化社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内容,统筹推进灾害信息工作,同时,借助“省考县、市考乡、县考村”三级考评体系,全面压实各项工作职责。
2022年浙江省多地出现暴雨洪涝、高温、干旱、局地强对流、低温冷冻等灾害性气象,9月上中旬,“轩岚诺”和“梅花”连续影响该省,7万余名各级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为省市救灾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截至2022年底,该省共发现上报25656条风险隐患信息,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总量居全国第一。同时,该省不定期邀请省内外自然灾害专家对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进行业务培训,建成一支专业性强、训练有素的报灾队伍,深入推动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工作,织密织强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发现防范网,全面提高社会基层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确保把风险解决在萌芽之时成灾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