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强:初心如磐的通信尖兵
2023-03-01来源:中国安全生产 作者: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 曾鹏
他是地震灾难的亲历者,深知通信对于受困群众的重要性;他参加过上百次救援,每次都用尽全力保障通信,为党分忧、救民护民,他就是——
母强:初心如磐的通信尖兵
母强,男,羌族,1976年9月出生,四川绵阳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应急通信与车辆勤务大队队长助理,一级消防长消防救援衔,2022年当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
在汶川“5·12”抗震救灾中,母强被媒体称为“震中传令兵”。他是一名有着百余次森林草原灭火、抗震救灾、抗洪抢险经历的“老森林消防员”,深知通信保障是应急救援中指挥员全面掌握灾情信息、科学制定救援方案、科学实施指挥调度的“千里眼”“顺风耳”,不能出现传输延迟,更不能出现信息梗阻。特别是随着队伍转制改革、职能任务拓展,全域机动、跨区增援成为常态后,陌生地域、复杂环境下快速实现通联的要求更高更严,让不再年轻的他,丝毫不敢放缓前进的脚步。
逆行,始于担当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突发8.0级特大地震。
地震发生瞬间,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机关大楼剧烈摇晃,正在八层电台室值班的母强背起一部通信电台,顺手操起一套“北斗一号”卫星定位仪向楼下撤离。就在他已从安全出口跑至五层时,忽然想起七层总机室还有正在值班的新战士,他一边大喊“快撤,地震,危险”,一边义无反顾地返回到七层,拉起两名不知所措的新兵就往楼下跑,顺利撤到安全地带。
此时,光纤线路、通信网络、有线电话全部中断。母强无暇顾及不断发生的余震,再次冲进楼内,寻找可用的无线通信装备。出来时,他肩上挎着一部海事卫星电话,怀里抱着装有20多个对讲机的战备箱。这是当时救援决策指挥最需要的通信装备。
5月16日晚,母强抵达都江堰重灾区,全时开通短波(超短波)电台、北斗定位、卫星电话等通信系统,并保持24小时值守。他不漏过任何一个时段,不放过任何一次哪怕是极其微弱的呼叫,不错过哪怕是两三个字的信息,在四周全是各类通信设备的野战通信车里,坚守着每时每刻。
母强与他的战友没日没夜的工作终于有了回报:一直联系不上的卧龙分前指有消息了,只能用海事卫星联系的理县、汶川能直接通上话了,就连只带了一台小功率通信设备的茂县方向部队也联系上了。
之后的几天,在都江堰市蒲阳镇长河村、紫坪铺都江村等抗震救灾第一线,在一切需要他的岗位,母强架设天线、开通设备、收发信息、奔波传递,做着一个通信传令兵该做的一切。
从抗震救灾一线返回部队后,母强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武警部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立个人一等功。全国各大新闻媒体记者闻讯而来,母强却从容地说:“我所做的一切微不足道,唯有努力的工作,才能不辱通信兵的称谓;唯有努力的工作,才能对得起组织对我的培养!”
笃行,源于感恩
母强出生在四川省北川县一个偏僻的羌族村寨,父母常年患病,兄弟姊妹六人中,先是大哥上山砍柴时不幸坠谷摔亡,后来大姐又因心脏病发不幸去世,让原本苦难的家庭更添不幸。
然而,党和政府以及乡亲们的及时帮助,重燃了母强一家战胜困难的希望。每到农忙时,村里都主动派出人手帮着抢种、抢收;乡亲们也深怀怜悯之心,隔三差五地送来一些粮食;学校不但为母强减免了学费,老师还经常给他买些学习用品……
这些都成了母强最温暖、最宝贵的记忆。特别是6岁那年,他被自行车撞翻,头部被划了一条十多厘米长的口子,幸好遇到在附近演习的解放军。解放军战士将他送医救治的场景,在他幼小心灵里埋下了参军报国的种子。
1995年12月,正读高一的母强看到村委会墙上的招兵信息后,毅然弃笔从戎。由于只有高中一年级文化水平,又是半路出家,母强在进入武警森林部队的前8年里,几乎牺牲了所有的节假日,利用一切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无线电通信原理》《有线电通信技工》等几十本业务书籍,撰写了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为胜任本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扑救森林草原火灾和野外实战化演训中,母强特别注重研究火场音频、视频、数据传输技术,针对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任务区域大多位于高原高山、干热河谷,其位置偏远、山高谷深、交通不畅、公网覆盖差等特点,总结撰写了《川西林区通信环境特点对通信联络的影响及对策》,有效解决了火场最后一公里通信难题。
工作期间,他曾荣获“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被评为“优秀班长”“十佳士官”“森林部队优秀士官”和森林部队首届“十大绿色卫士”。2010年4月,作为全军特邀代表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劳模会。他的突出事迹通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科技日报》和《经济日报》等多家媒体大力宣扬后,不少公司派人千里迢迢前来“招贤求才”。有的许以重金,有的以房子、车子为筹码,有的还提出了帮助解决家属工作和子女享受优等教育等丰厚条件,千方百计想把他从部队“挖”走。可是,面对金钱物质的诱惑,母强就是不动摇。
面对质疑,母强掷地有声地说:“我是一名军人,这些过硬的本领都是在部队学的,如果我为了待遇就离开培养我的军队,那就是逃兵;我忘不了家里最困难和自己遇到危险时,村委会、解放军和父老乡亲们的相助相救,不能因为自己成了技术骨干就忘了党、军队和父老乡亲的恩情!”
驰行,循于初心
经历过从机动师抽组武警森林部队,专业学“摩尔斯电码”却主打“超短波”“卫星”的母强,在适应改革转制、职能任务拓展上有着不同寻常的敏锐和清醒,不同体制、不同职能、不同任务,不仅装备器材需要更新换代,保障方式也要与时俱进。
转制前,他建议通过网络拉动、视频比武等形式强化通信保障人员现有装备操作技能,以适应新形势下遂行应急通信保障任务新需求。2018年10月11日、11月3日,两次金沙江堰塞湖抢险任务应验了母强的担心。所幸,总队、支队两级通信保障人员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前期拉动比武形成的默契,在保障视频调度中忙而不乱、畅通有序。当大家返回后打趣母强的“未卜先知”时,他很平静地说:“不是我有先见之明,总队解读改革框架方案时说的很明确,要构建一个‘从国家到省州、县乡的完整指挥链条’,上级视频调度指挥将会形成制度,我们作为负责信息传输、指挥通联的保障人员,不能光低头干活,也要抬头看路,这样才不会输在应急救援通信保障的起跑线上。”
为了进一步适应森林消防队伍全域机动、跨区增援的国家机动救援力量建设要求和以森林草原防灭火、抗震救灾、防汛抗洪综合性救援职能定位,母强在10余次森林草原火灾扑救、抗震救灾、抗洪抢险和日常演训、野外实战训练中,不断尝试运用应急救援领域高通量卫星通信、智能自组网、综合通信终端、小型北斗定位终端等新装备快速搭建开设前指通信枢纽,努力研究改进陌生地域、复杂环境、无公网条件下的保障模式,为队伍全域救援提供了保障支撑。
此外,他还积极开发通信装备的“救援属性”,助力队伍完成任务。2020年3月底,四川省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一中队在木里县项脚乡成功追击一处上山火后,受命前往山脊扑打一断续火线。由于林密坡陡、通视条件差,一中队消防员根据导航,两次靠近火线均被断崖阻隔。母强见状立即拉升无人机往返侦查,寻找确定最佳行进路线后,伴飞引导队伍接近火线,为及时扑灭火灾赢得了宝贵时间。
2022年9月5日,甘孜州泸定县突发6.8级地震后,母强随队前往泸定县得妥方向救援。面对震区得妥断电、断网、断路的恶劣环境,他始终冲在队伍最前面,携带自主网设备跟随任务分队攀高山、下舟艇、进孤岛,在抗震救灾一线及时搭建信息指挥平台,升起无人机拍摄收集灾情信息、制作受灾地域实时全景图,并喊话受灾群众向安全地带转移,为指挥员科学决策、精准指挥,队伍高效救援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支持。
2022年10月16日,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后,母强心潮澎湃、十分激动。他表示,要更加坚定地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忠诚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重要训词精神,不断提高“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综合救援能力和应急处置保障能力,在人民群众与各类灾害事故之间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坚实堡垒,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