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首页 >> 理论探讨 >正文

以调查研究赋能应急管理谋发展

2022-06-06
来源:中国安全生产 作者:北京市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 张玉娟


   公共安全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新冠疫情总体可控,应急管理经受住疫情考验。但在疫情暴发前期,也暴露出监测预警研判不足、应急响应流程不规范、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社会动员不充分等问题。应急系统一直在通过有效途径找到解决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上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调查研究就是实践方式之一。“十四五”时期作为我们积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全力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的重要时期,在应急管理领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意义重大,做到思想上统一、行动上踏实、落实上精准,确保应急管理调查研究“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有实效”。

 

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摸透情况、找准问题、明白思路,找好举措。只有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才能灵活运用调查研究这一手段,达到工作实效。

  调查研究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毛泽东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名言深入人心,诸多关于调查研究的文章和讲话对实践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深化调查研究精髓,在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基础上 ,进一步明确没有“更没有决策权”。北京市应急系统在应急管理改革深化的初期,就旗帜鲜明地认识到:同样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应急管理领域的话语权,更没有应急管理的指挥权和决策权,只有充分运用调查方法,做好研究工作,才能全面详实了解应急管理的全过程,找出问题,提出举措。

  调查研究事关事业成败。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始终把调查研究作为“传家宝”沿袭到工作方方面面。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新中国的成立、改革开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等我党创举,都是从实践中探索而来。北京市应急系统重视调查研究由来已久,首都安全生产工作历来重视调查研究,从基层经验总结而来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安责险等在安全事故预防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也离不开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需要把握的原则

 

  调查研究要克服懒惰思想。在一个“大家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信息时代,有些人觉得搞调查研究实属资源浪费。殊不知“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掌握实际,还需“绝知此事要躬行”,避免闭门造车、坐而论道,真正做到“百闻不如一见”。“面对面”需要代替“键对键”。首都应急管理客观情况复杂,各类突发事件情形不一,没有“模板化”的管理模式,更需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各类风险隐患,摸清底数。

  搞调查研究要反对不良之风。过去调研存在走形式,走过场,“白天坐着车子看,晚上围着桌子转”,中央强调要狠煞“四风”。还有些人片面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调研,免有触线违规之嫌,矫枉过正。实际上反对不良之风搞调研,并不是反对调研,不能因噎废食。应急管理领域调查研究须风清气正,杜绝浅尝辄止,切实达到调查研究之目的。

  调查研究要秉承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调查研究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原则基础之上,做到“三真实”:调研现场要真实,调研材料要真实,调研结论要真实。实际情况是调查研究的客观存在,杜绝粉墨登场的改造;调研材料是反映问题的载体,杜绝描眼画眉的修饰;调研结论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杜绝隔靴搔痒的举措。应急管理调研工作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秉承求真务实工作作风,正视现实,看清问题,鼓励如实反映情况,提出不同意见,不唯上,只唯实。

  调查研究需要找准问题。“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搞调研首先要明确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去。问题找精准,研究才能有深度,决策方能谋到关键处。当前国际国内各领域各方面都面临众多新情况新问题,应急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各类风险交织形成“风险综合体”,“黑天鹅”与“灰犀牛”偶发,应急救援有待完善,生产基础依然薄弱等问题。面对这么多问题,须抓主要矛盾。“牵住牛鼻子”,找准发力点,抓制约工作发展观念、体制机制等核心问题。

  调查研究需要熟悉流程。找准问题后,要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准备工作。过去,调研工作存在“来匆匆,去匆匆,回来两手空空”的现状,收不到实效。应急管理工作调查研究需要有一套完备的流程体系,即收集获取资料,阅读辨析现状,清楚明了背景,罗列整理问题,起草制定方案,标明注释调查重点,通知传递问题,认真准备资料,深度调研,增强调研的针对性、有效性。

  调查研究需要正确方式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用“深、实、细、准、效”概括了调研要达到的五个要求,因此,搞好应急管理调查研究脚踏实地的调查研究功夫和独到具体的调查研究方法。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北京市应急系统深入基层一线,赴行业部门、街乡镇等搞一些“自选动作”的随机性调查,扑下身子,做到“身心”皆至,同区县、街道一起讨论问题,倾听应急指挥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等存在问题。

  调查研究功在研究。调查是基础,基础扎实,才能深入研究;研究是关键,研究精准,方能指导实践。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要解决问题。”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研究目的就是准确了解应急管理的全流程,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研究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对策,提出有价值的工作建议。北京市应急管理系统从青年干部培养抓起,依托优秀青年人才评选工作,增设干部撰写调研报告环节,强化青年干部调查研究能力。

  调查研究要持续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对领导进行调研能力培训和学习,同时对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能力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应急管理调查研究也需要“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北京市应急管理系统每年的应急管理干部培训中,有专题调查研究的教学安排,提高干部调查研究能力。同时建立市、区、乡镇三级干部交流机制,到基层去,掌握一手资料。

 

调查研究的具体方法

 

  完整的调查研究除了调查和研究以外,还有改造的过程,这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因此在应急管理领域调查研究的改造过程中,还需要吸纳PDCA管理理论,制定一系列制度,精选有效调研方法,及时修正调研结论,推动成果落地。

  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体系。机构改革后的应急管理,在体系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应急支撑保障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也存在机制不顺、基层力量薄弱、信息化有待加强等问题。建立和完善以领导机关调研工作制度为核心,以调研后决策的调研论证制度为保障,以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为依托,以领导干部牵头研究重点课题制度为手段的调研制度体系。同时由应急委牵头,建立行业部门和属地部门之间的横纵调研联合机制,明确调研联系点,在理顺应急工作机制、严密责任体系、严格法治措施、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应急指挥能力建设上有所作为,有所建树。

  精准选题和调研。应急管理千头万绪,从形势研判、风险管理、监测预警、信息报送、应急决策与处置、应急联动、宣教动员、信息发布、恢复重建、调查评估等机制、应急管理法制建设、预案体系、应急管理保障等精准选题,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运用定性分析或者定量分析方法,对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开展深入研究。一方面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座谈等传统调查方法,另一方面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利用大数据信息化平台,收集有效资料,分析突发事件发生规律,提高调研的科学性。

  做好成果转化。调研报告是调研成果展现的一般形式,调研报告需要做到材料新鲜、论据确凿,富有典型性;分析需要深刻到位,论点彰显,具有操作性。应急管理调研工作,经过科学论证后,需要将结论转化为解决相关问题的政策、措施,并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确保调研成果真正落到实处。市应急局高度重视调研成果转化,专门制定调研报告成果转化的实施方案,通过专家讲评、特色工作讲评、推动调研报告对策建议上升为政策决策等具体举措,实现“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过程。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是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证能力的重要保障,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应急管理系统的重要任务。路漫漫其修远,应急管理需“上下求索”,兴调查之风,做研究之实,在落实应急管理领域改革意见、强化落实各方责任、补齐短板、消除风险隐患出实招、谋良计。

    

 


【责任编辑: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