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方标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DB11/T 852-2019)将在4月1日正式实施
2020-04-01来源:中国安全生产 作者:
北京市地方标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DB11/T 852-2019)将在4月1日正式实施! 1 标准修订背景 为应对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高发态势,解决有限空间作业单位缺乏技术指导,监管机构缺乏技术支撑等主要矛盾,结合当时事故特点,以作业量相对较大的地下有限空间作为突破点,从2012年至2014年,北京市陆续制定发布了《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三部系列标准。标准适用于电力、热力、燃气、给排水、环境卫生、通信、广播电视等设施涉及的地下有限空间常规作业及其管理。标准的实施为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单位规范作业行为、加强安全管理提供了技术指导,并成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开展有限空间作业监管和执法检查的重要依据,对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城市的发展,有限空间作业类型、管理重点发生较大变化,原来的技术规范已不能满足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需求。为适应北京市有限空间作业现状和发展的需要,适应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提高全行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管理水平提供技术指导,为安全监管部门开展监管提供统一的参考依据,2019年,北京市劳保所(分会挂靠单位)受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委托,将《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三部分地方标准统一修订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扩大了适用范围,完善了相关内容,标准于2019年9月26日发布,2020年4月1日正式实施。 2 标准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级标准、作业前准备、作业和安全管理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有限空间常规作业及其安全管理。 3 标准主要修订内容 标准范围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从市政运行维护的地下有限空间扩展为全行业、全领域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术语和定义 由原有三个标准的18个术语及定义精简为14个。 作业环境分级标准 删除了2级作业环境分级标准中可能存在危险有害物质浓度的有限空间作业示例。 增加了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的限值选取要求。 作业前准备 (1)增加了: 制定作业方案并明确人员职责的要求; 审批文件留档保存时间; 作业单位设置信息公示牌的要求; 受出入口周边区域限制,开启时可能受到内部涌出气流冲击时佩戴呼吸防护用品的要求; 有限空间清除置换的要求; 气体检测时对人员安全防护的要求; 水平方向检测点设置的要求。 (2)修改了: 安全隔离的要求; 气体检测记录内容 ; 呼吸防护用品使用的要求; 坠落防护用品使用的要求。 (3)删除了: 自然通风时间的要求; 对企业开展气体检测报警仪定期标定的要求; 机械通风操作中对横断面平均风速或通风换气次数的要求。 作业 增加了使用踏步和安全梯的安全要求; 增加了粉尘爆炸危险场所作业的安全要求; 修改了作业过程中通风的要求。 安全管理 增加了有限空间管理台帐建立要求; 增加了有限空间警示标志设置要求; 修改了有限空间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内容; 增加了有限空间安全培训的内容; 修改了防护设备设施配置与管理要求; 修改了应急准备要求; 增加了发包单位对作业单位安全生产条件的审核要求,与作业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的内容。 附录 (1)资料性附录: 增加了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样例; 修改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样式; 增加了信息公示牌示例; 增加了气体检测记录表样例; 增加了有限空间管理台帐样例; 增加了有限空间标牌样例。 (2)规范性附录: 修改了安全防护设备设施配置标准; 修改了应急救援设备配置标准。